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第014章 诈死避祸乱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19-07-14  作者:修仙狂徒
明太祖决意要把威胁最大的左丞相胡惟庸扳倒,将丞相一职彻底废除,暗中吩咐锦衣卫们搜集胡惟庸“犯上谋反”的证据,准备将所谓的“胡党”一网打尽,借以震慑朝中大臣和边防武将。

明太祖十三年(1380),胡惟庸的死期到了,朱元璋举起明晃晃的屠刀,朝胡惟庸砍去。

左丞相胡惟庸被锦衣卫诬告,以结党谋逆的大罪处死,同案株连一公、二十一侯,明太祖先后斩杀了三万余人。

为了彻底铲除胡惟庸的势力,只要是和胡惟庸有过来往的,统统逮捕入狱,把“胡案”坐实,做成铁案,谁也别想为他伸冤平反,打入《逆臣录》里面。

“胡案”前后持续了十余年之久,先后被斩首、诛杀的超过三万余人。营阳侯杨璟(杨昇,族谱名杨再禄)此时在北平燕王手下办事,驻守边关,也被列入胡党。

明太祖下诏到北平,命令燕王就地诛杀杨璟全家,屠其三族。

燕王收到诏书后,顿时傻了眼:“杨家将‘一杰五虎’和杨通贯家族可都是杨璟的直系亲属,若是全部按照父皇的意思一并收捕入狱,那北方边境这么多军队不是乱了套?谁来统领,蒙古人不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杀入北平,那我燕王何以在北方立足?”

战功显赫的燕王此时已经手握重兵,准备夺取皇位,急于网络人才,便听取谋臣姚广孝的建议,决定保下杨璟这员战将以备后用。

在姚广孝的亲自策划和实施下,说服杨璟,追随燕王共成大事。杨璟深思熟虑之后,答应了姚广孝的要求。

燕王想办法把杨璟在北方的一家全部救了下来,将他的个人档案重新做了一遍,凡是和城步杨家将有关联的文档统统销毁。

朱棣只能够这样了,南方是老爹的势力范围,鞭长莫及,杨璟在南方的几个儿子也管不了,能不能逃过劫难,就看他们的造化如何了。

朱棣一拖就是两年,朱元璋催促了多次,言辞一次比一次激烈犀利,朱棣扛不住了,只好找到了杨璟道:“侯爷,父皇逼得太紧了,你自个想个万全之策吧,借此蒙混过关。”

杨璟其实已经托病许久没有去上朝了,乃愤懑不已道:“殿下冒死救我全族,臣不胜感激。若是实在扛不住了,老臣只好以死谢殿下了。”

这个时候,杨璟的贴身侍卫范冉端着一碗新鲜的野蘑菇汤大步流星走了进来,他见到燕王,连忙放下碗,意欲下跪。

燕王摆手道:“不必如此大礼。”

朱棣上前扶起了范冉,在他见到范冉的那一瞬间,不由怔住了:“将军,莫非你是侯爷的双胞胎兄弟?”范冉一时懵了,不知道如何应对。

杨璟站起来道:“殿下,老臣没有双胞胎兄弟,此乃我麾下范冉范将军也。”

燕王呵呵笑道:“非亲兄弟,天下竟然有如此相似者,本王头一次见过。”

杨璟马上意识到范冉可能没有命了,立马给朱棣使了个眼色,朱棣是何等的精明,心领神会,和颜悦色道:“范将军,你可知这野蘑菇有什么别的用处?”

范冉跟随杨璟多年,做过杨璟的替身多少回了,还负责打理杨璟的膳食,自然知道野蘑菇的用处。他想了想,应道:“回殿下,野蘑菇无毒的可以滋补身子,调养血气,剧毒的大量食用之后,会七窍流血,如不及时解毒,不出两个时辰,必死无疑。”

燕王紧紧的抓住范冉的双手久久不放:“现在侯爷有难,就拜托将军你了!”

杨璟道:“殿下,老臣不忍,范将军上有老、下有小,还是老臣自个解决......”

话没有说完,范冉抱拳道:“侯爷视我如亲兄弟,侯爷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家人就交给侯爷了。”

燕王悲戚道:“难得如此忠心之人,侯爷你有救了。范将军,你就放心好了,本王一定善待你的亲属。对不住了!”

范冉道:“承蒙殿下错爱,我知道怎么做了。殿下、侯爷你们二位慢慢聊吧。”于是,范冉出去了。做了周密的部署后,杨璟和燕王一块进了燕王府避难去了。

八月正是蘑菇疯长的时节,范冉吩咐下人到山中采集了大量的剧毒蘑菇,自己下厨煮好,一连吃了两大碗。毒蘑菇一下肚,慢慢的开始发作了,范冉回到杨璟的房中静静躺下,忍受着绞心的剧痛,连被褥都抓碎了,两个时辰之后,气绝身亡。

第二天早上,杨府管家叫杨璟吃早饭,在房门口喊了十来遍:“老爷,该用早膳了——”房内没有回音,他急了,推开房门,走进床前,见床上躺着的“杨璟”面目狰狞,一摸鼻息,已经死去多时了。

“快来人啦,大事不好了,老爷自尽了——”管家边走边喊道。不一会,府上人来人往,噪杂声一片,人们开始为“杨璟”准备后事了。

灵堂内,都是杨璟的部下和亲朋故友,大家前来吊唁了。众人正要给“杨璟”入殓,一个锦衣卫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他喝道:“且慢,待本指挥使验明正身之后再入殓。”

众人敢怒不敢言,任凭指挥使一一验证。锦衣卫翻来覆去的检查了一遍,确认是“杨璟”了,乃道:“侯爷,卑职奉命行事,对不住了。”而后对着“杨璟”深深鞠躬三下,就出去了。

一场骗局就这样子在众人的默契配合下上演了,消息传达南京。明太祖追封杨璟为芮国公,官至一品,谥号武信。殊不知,此刻杨璟正躲在燕王府里面避风呢!

杨璟所生二子杨洪(字宗道)、杨清(字宗礼)及从子杨冲(字宗义)后裔居住于天津武清,并迁居北方各地,三子并没有受星变之故的影响。

明太祖二十年(1387),世袭营阳侯的杨通接到朱元璋下达的诏书,奉命带领投降的蒙古军队数万去云南戍边。这些蒙古军不堪其苦,在中途就纷纷逃跑了,杨通为人仁厚,无法节制他们。到了云南,不到一半的人马了,朱元璋大怒,就把他降职为普定指挥使。

五年之后,朱元璋为了斩草除根,正式下诏书到云南,确定杨璟为胡惟庸的同党,并以当年瞿塘战败为由称杨璟有谋反意图。父亲既然是被定为谋反大罪,杨通作为爵位的继承人,就难免一死了。锦衣卫们读完诏书,当场将杨通一顿乱刀砍死,可怜杨通没有战死,却冤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杨璟在营阳郡的两个儿子(吴夫人所生),得到父亲杨璟被朝廷定为谋反大罪的消息后,深恐不安,不知道如何是好。还好,杨璟在当地因为“令旗救乡民”颇有口碑,案发后有人及时找到杨宗福、杨宗德两兄弟,给他们穿上了黑衣黑裤,并用锅灰将脸涂黑,连夜出城。

刚到了城门口,守卫见他们有点反常,喝住了他们,见是营阳侯府的少爷,不忍心。于是他闭上眼睛道:“侯爷有功于营阳百姓,你们快走吧,就当我没有看见。”

守城的卫兵打开了城门,给予放行,让兄弟两个出去了。走了不到半个时辰,一队追杀的锦衣卫就赶到了,问守城的军官:“看见杨宗德、杨宗福出城没有?”

军官道:“我这里一直没有开城门,没有看见。”

锦衣卫头领道:“方才我们到营阳侯府内搜寻,空无一人,这两个兔崽子跑得还挺快的!”

军官道:“说不定他们早就知道风声,提前跑了呗。”

头领道:“快开城门,给我追——”锦衣卫就马不停蹄出了城门,往驿道上追去。

兄弟两个并没有跑远,就伏在路边的草丛里躲着,等追击的锦衣卫过去之后,才起身往大山深处奔去。就这样,在山中风餐露宿,以野菜野兽为食,一躲就是15年,一直到头发胡子全身长得不像人形。

明太祖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杨璟案”才划上了句号。兄弟两个见风声已过,才下山了。到了山下,人们完全不认识他们了。

于是,兄弟分别在山下像个10里的地方隐居起来,对当年的追杀心有余悸,害怕被抓灭族,遂互不来往。再后来,两兄弟同时发派,改姓欧阳,他们死后,族裔中就没有人知道祖宗的来历了。

一直到明朝灭亡,杨宗德、杨宗福各自的子孙们合谱时,才惊奇的发现祖宗居然是亲兄弟,各自的父亲被称为高祖,杨璟,籍贯庐州合肥人士。

营阳郡(清朝复为永州)杨村甸乡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欧阳(杨)姓,杨璟以前的前五代族谱均为空白,宗祠里面还保存明初五将军像,莫非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杨家将“五虎”上将?

也许永州的欧阳族人他们不知道,南方杨家将的发源地离他们很近,就在宝庆府的城步县上官村(今杨家将村),冥冥中注定,既是亲人都不敢相认,时势弄人、造化弄人啊!

上一章  |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