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我要做门阀

第三百九十节 迷茫与振奋的人们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18-01-25  作者:要离刺荆轲
新丰县,骊乡之中。

赵过穿着麻枲粗衣,在几个随从的引领下,攀爬上陡峭的骊山,站在山巅,他凝视着这骊乡的土地。

骊乡地方不大,拢共就八亭三社,户口也不多,拢共编户齐民只得五百三十五户,人口三千。

最小的一个亭,甚至只有二十户人家。

这里的百姓与人民的生活,全然处于靠天吃饭,随缘而获的时代。

老天爷赏脸,能风调雨顺,百姓的日子就能过的下去,不然……

就是卖儿卖女,典妻当田,甚至出卖自己,苟活下来。

若在以前,骊乡的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

但现在,却有了一丝转机。

骊乡最大的地主马氏,已经成为了新丰县最大的‘张吹’。

这一个多月来,马家主动配合了骊乡新任游徼、蔷夫,将那些被自己家隐匿的‘寄客’‘逆旅’报了上去,还将隐匿的上千亩土地,申报到了官府,重新缴纳了今年未缴的田税、口赋。

不止如此,马家还积极在各亭鼓动和宣讲新县尊的法令和政策。

与骊乡蔷夫曾胜等人,动员了两百多名青壮,利用秋收前的空余时间,重新修葺了骊乡通向新丰城的道路。

有了地方上的豪强配合与合作,自然,骊乡的事情就好处理的多了。

可是……

“水啊!必须解决骊乡缺水的问题!”赵过望着骊山的风光,叹了口气。

这十余日来,他已经四次来到骊乡走访和调查了。

为了解决骊乡百姓土地产出少的问题,他鞋子都踏破了好几双。

但……

却一直没有什么思路。

骊乡多山地,超过六成的土地,是在骊山之上的梯田。

山上的梯田,想要引水,千难万难!

哪怕是张侍中计划的小水利,对于这些在山上的田地也是无能为力。

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骊乡百姓就得世代贫困下去。

“是得解决水渠的问题啊……”跟在赵过身后,骊乡现在的蔷夫曾胜,闻言也是感慨不已。

作为太学生,曾胜到骊乡这里上任也有一个月了。

在上任之初,这个过去太学之中的天之骄子,也是踌躇满志,想要造福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建立一个世外桃源。

但很快,曾胜就发现,书上所学的东西,没有多少可以用到实际理政上。

纵然,自己上任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齐备,骊乡人民也都很支持他这个新来的蔷夫。

特别是张侍中前些时日在长安面奏天子之时,提出了‘建小康、兴太平’并得到了天子的肯定和赞赏,将新丰县列为汉家‘致太平’的试点。

舆论、民心和人心,一下子就都被鼓舞起来。

除了马家外,骊乡的其他十几户地主、士大夫甚至是贵族,也都纷纷表示‘愿为明公建小康、兴太平鞠躬尽瘁,倾其所有!’。

马原甚至还亲口承诺,乡官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像他开口。

他就算是卖掉全部家产,也一定会支持‘侍中公建小康,兴太平’。

不止如此,还有长安来的贵人,也表示,骊乡是他的第二故乡,愿意出钱出人出力,为骊乡‘建小康、兴太平’。

可问题是——骊乡超过六成土地,是山上的梯田。

钱再多,物资再多,也不能把这些土地,从山上搬下来,更没有办法将这骊山搬走。

“也不知道张侍中何时归来……”曾胜叹息着,望向长安方向:“侍中公天纵奇才,或许能有办法解决骊山的难题……”

“或许吧……”赵过也是叹了口气。

自上任为新丰农都尉以来,他就一直奔走在新丰各乡亭之间,其他乡的事情,都好解决。

就这个骊乡,让他无从下口。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和骊乡犟上了。

赵过就不信了!

骊乡的问题还解决不了了!

即使他不行,不是还有张侍中吗?

想着张侍中,赵过心里面就踏实了起来。

张侍中在长安面呈天子,提出了‘三世说’,更立下军令状,三年令新丰家家户户达到‘五十亩之田,两亩之宅,种两桑、半亩葵,五十本葱、家养二母彘、十鸡’的目标,再用五年,使关中达到,二十年令天下大半如是!

这个承诺和宣言一出,不止是公羊学派的士大夫们热血沸腾,脑子里满是‘冲冲冲’。

其他学派的人,也都是战战兢兢。

哪怕是赵过这样的官吏,也是只觉得振奋不已!

汉兴百年,这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奋斗目标和计划的声音!

而且,这个计划,还不是很难实现。

或许,小康世界或者太平世界的阶段太高,暂时高不可攀。

但这个初级目标,却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够做到的。

甚至当代人都能见证成果!

只是想着此事,赵过心里面就充满了斗志!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夫。

既然生于此世,总该做点什么,留点什么给子孙后代。想到这里,赵过就充满期待的看向长安方向,在心里想着:“张侍中回来后,必定可以有办法解决骊乡的问题!”

这个侍中官,既敢于在天子和天下面前,立下这样的誓言,他就一定有办法解决骊乡的问题!

与赵过一般,胡建现在也稍微有些迷茫。

他如今正在新丰县的县狱之中巡视。

作为执掌新丰司法与刑狱的县尉,胡建上任以来,便埋首于新丰的狱讼中。

和儒家的官吏,对于狱讼唯恐避之不及不同。

胡建特别重视狱讼。

上任以来,不仅仅下令抽调过去的全部案卷,逐一审核,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释放了数十名被误判、诬陷的百姓,缉捕了三十多个过去靠着保护伞保护的罪犯。

他还每断一案,就将案件的详细经过和情况,讲解给左右官吏,特别是那些公考后分配到他手下的年轻人听。

这也是法家的传统了。

只要有一个法家士子当官,很快就能带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精通法律和刑讼的中低级官员。

只要这些人里,能有三五个能成才。

十年后就能爆出数百甚至上千人的法家官僚组织。

迅速就能在人数和质量上与儒家取得平衡。

只是……

胡建却总感觉有些别扭。

浑身都有些难受。

上任这一个多月,差不多两个月。

他每日加班加点,每月除了休沐日后,一直都在坚持办公。

写下来的简报,堆起来足足有一尺多高。

办的案子也有数百件了。

内心的困惑和疑问,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特别是当长安传来张侍中要‘建小康,兴太平’后,他内心的困惑和疑虑就更多了。

他是法家门徒,信奉的是商君、韩非子的学问与道理。

可现实,却与理想出现了巨大的鸿沟。

而他又是家传家学,没有师长可以请教,只能自己琢磨。

这让他很难受。

“或许,等张侍中回来,我可以向他请教一二……”胡建在心里想着。

法家弟子向儒家或者黄老学派的人请教,这不算什么耻辱。

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法家的传统了。

李悝先生在子夏先生门下听讲,随后发动了诸夏的第一次变法。

商君与尸子为师,随后就辅佐孝公,变法于秦。

韩非子就更了不起了,作为荀子门徒,他却成为了战国最后一位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家。

汉季的法家代表人物,先帝大臣晁错,也曾师从鸿儒伏生,授以《尚书》。

以春秋决狱,而与儒家结盟的当代法家巨头,故御史大夫张汤,更是曾求教于董仲舒。

而在胡建看来,自己的顶头上司,或许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解答他疑虑的人了。

与赵过、胡建的迷茫不同。

贡禹现在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整个世界在他眼里都已经变得丰富多彩,美妙无比。

他穿着一双布鞋,走在临渭乡的道路上。

过往行人与百姓,纷纷向他问好:“贡公子安!”

贡禹满脸笑容,一一回应着。

而在他的身前与身后,数百名青壮,正在奋力的挥舞着手里的工具,将乡中各亭的道路整修起来。

十几个通过公考分配到临渭乡的年轻人,则在督导和指挥着,甚至亲自带领着人民,将道路拓宽、加固。

以为秋收后的渠道建设做准备。

走到一个亭中,贡禹带着人进了亭里,让人将一块木牌立起来。

亭中的父老,立刻就围了过来。

“贡公子……贡公子……”一个稍微有些驼背的老人,拄着拐杖,将几个煮熟的鸡蛋,塞到贡禹手里,咧着嘴笑着道:“这是老朽刚刚煮好的鸡蛋,公子和诸位明公都吃一个吧……”

贡禹连忙推辞道:“晚辈吃过朝食了……况且,也不敢劳烦长者……”

那位老人却是怎么都不肯依从,强行将那几个鸡蛋,塞到贡禹手里,他的力气是那么的大,以至于贡禹根本推辞不掉。

拿着手里的那几个还带着余温的鸡蛋,贡禹心里满是感慨,身体更是充满了力量!

他对老人深深一鞠躬,拜道:“老大人拳拳爱意,小子心领,独愿尽力于侍中‘建小康、兴太平’之倡!令我父老,无灾无害,温饱富足!”

老人听着,满带笑意的点点头,拄着拐杖,巍颤颤的离开。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贡禹内心感慨万千。

自上任临渭乡以来,贡禹已经走遍了全乡十二亭,几乎可以闭着眼睛背出全乡各亭的人口、土地、户数和民风习俗。

而乡中的百姓,也因此几乎都认得了他,更亲切的称他为‘公子’。

在汉室,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被百姓称为‘公子’的。

特别是官吏!

能被人民称为公子的人,一定是年轻,且为百姓办过事,深得名望的才俊。

就像现在的御史中丞暴胜之,在齐鲁一带,甚至整个天下,无数人都亲切的称他为‘暴胜之公子’。

而贡禹之所以能如此得民心,最重要的缘故,就是他一上任就宣布——我要修渠道!

而且不是修一条,是七八条!

也不是嘴炮,而是拿出了规划,秋收以后就修!

一开始,乡中百姓还有些不信。

但随着时间推移,当贡禹每天都跑到各亭,不厌其烦的宣讲政策,表示‘一定会修’。

加上乡中的士绅地主,也都纷纷站台。

人民自然信了。

而关中人民,恐怕是汉家天下最热衷于水利修建的人民了。

这是有着悠久传统的。

当年秦国,甚至为了修郑国渠,连最爱的战争也不打了。

上上下下都撸起袖子,大干特干,花了十几年,将郑国渠修成。

故而,在关中人民心里,谁给他们修渠道,谁就是亲人!

这令贡禹立刻就在临渭打开了局面,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像现在这样,一言不合就塞鸡蛋、水果的老人,近十几天来,贡禹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他手下的属下官吏们,也隔三差五会遇到几次。

现在临渭乡的情况,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就差一点就能达到书上所说的三王之治时‘画衣服而民不犯’的境界。

这令贡禹,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之中。

也令他麾下的太学生们和公考士子们,沉浸于一片乐观和昂扬的奋斗情绪之中。

很多人都觉得,民心可用!

临渭乡三年之内别说什么‘五十亩之田,两亩之宅,种两桑、半亩葵,五十本葱、家养二母彘、十鸡……’了。

就是尝试一下,挑战孟子所说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于,说不定能达到老子之所谓的‘鸡犬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的境界。

而处于这样的社会之中,贡禹感觉,自己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舒服的呐喊着。

如今,在新丰,不止临渭乡的气氛和情况,好得不得了。

以贡禹所知,王吉所在的枌榆社、杨望之所在新丰乡,都是如此。

人人都充满了干劲,个个都充满了力量。

恨不得将一个时辰当两个时辰用。

理想之中的世界,更是似乎在像他们招手。

以至于贡禹兴奋的写信回家给自己的长辈说: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禹今闻道,愿殉道而死!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此刻的贡禹与他的师兄弟们,以及聚集在他们身边的士子、吏员们,差不多都有类似的感觉。

人人都处在理想可以实现,抱负就要实践的亢奋与兴奋之中。

带着这样的情绪,贡禹将手里的鸡蛋交给身后的一个吏员,然后重重的将那块木牌砸进亭前的土地里。

木牌上,用着颜料汇出了一条渠道。

这将是新丰县即将动工的第一条渠道!

将渭水引入临渭两岸高地的渠道。

虽然不长,最多十里长。

但它将只是一个开始!

更将是拉开新丰‘建小康、兴太平’事业序幕的开始!

从这条渠道开始,在今年冬天,仅仅是临渭,就有七条大小不一的渠道将要动工,还将有数十台水车,将被安置到临渭两岸,将水带到原先灌溉不到的高坡上,带到原本贫瘠的盐碱地里。

灌溉全乡八千亩土地,使之增产增收。

“诸君!”贡禹大声招手,说道:“让吾辈来干一番大事业吧!”

“小康之治,太平之世,从此而起!”

立刻,欢声雷动。

对于这些年轻人,以及临渭乡的百姓们来说。

他们渴望着富足、安定的生活,已经很久很久了。

所以这条即将开工的渠道的名字,贡禹已经想好了。

就叫太平渠!

为了太平世而建的渠道!

为了理想而建的渠道!

本书貌似获得了qq阅读安卓平台集赞求免推荐的名额

qq阅读的同学们,麻烦给作者君投个票,很关键8)

,欢迎访问大家读书院

上一章  |  我要做门阀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我要做门阀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