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娱乐圈小卒

第六十久章 演员和演技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0-03-20  作者:刁光斗
周昌拿起桌上的纸巾不断擦汗。

牛老板不关注他后,王磊能看出他脸上的解脱之色。他对这位可怜的导演感到同情,不过口中却没有丝毫表示的意思。

现在可不是表示同情的时候。

“这顿饭,有些人是不愿来的。”

牛老板抓了抓肚子,白色衬衫下滚圆的肚皮也随着起伏,脸上的怒气似乎也已经烟消云散:

“不过公事是公事,交情是交情,我和周昌的关系比较好,所以虽然他们劝我别来,我还是应了这个饭局。”

他点点王磊,又点点蔡大宝:“说起来,你们下一部也要合作?”

“不错。陈老板一直向我推荐他,我看了他演的话剧,觉得演得很好,气质也和角色比较配。所以就初步答应了。”见王磊一直不回答,蔡大宝硬着头皮回答道。

“初步答应,什么叫初步答应?”牛老板蹙着眉,不知为何有些不悦。

“我们月底还有一次试镜,那是早就发出邀请函的。”

蔡大宝虽然神色比周昌要好许多,但回答也是小心翼翼:“王磊也会参加这次试镜。”

“你也是个不识数的。”牛老板一拍肚皮,喝道:“陈老板的艺人,李影帝看重的天才,伍伦导演的弟子能演不好你那电视剧!”

蔡大宝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淡淡道:“这世上哪有什么都能演好的演员。”

牛老板冷哼一声:“书生气!你当我不懂这里边门道?”

“演得好不好,还不是看你们水平?”

“只要你这导演会安排,把妆一化,戏服一穿,镜头剪辑好。那些歌星,写真模特都能演好,你还怕他一个科班出身的演不好?”

“还初步答应什么?我看,这角色就该给王磊!”

王磊不由看一眼牛老板,有些惊异。

他真没想到,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牛老板竟然也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虽然这个说法在内地并不流行,大部分观众也在媒体的宣传下,想当然认为只有好演员才会有好演技。

但实际上演员和演技的关系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演技到底是依托演员存在,还是依托作品而存在。

这个问题在电影中尤其突出:电影需不需要“专业”的演员?

在具体的实践中,好演员在烂片中往往也显得没有演技,而演技差,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在优秀的片中似乎也会有令人信服的演技。

那么电影演员所谓的“专业”又体现在哪儿?

这是戏剧演员不曾碰到的问题。

因为话剧是“一次的艺术”,有没有接受过培养往舞台上一站就知道。

即便是一名真正的车夫在舞台上也演不出“车夫”的那种感觉,因为戏剧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展现出一种浓缩的精华。

所以戏剧需要演员。

是戏剧演员将生活的琐碎剔除除,将某种状态提炼精简成一种感觉。通过他们的表演,才会让观众有信服角色真的在舞台上。

这种精简,浓缩就是戏剧演员的演技体现。

可电影,电视剧是“罐头艺术”,可以不断重拍,可以剪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完全可以把生活拍进去,然后由导演,剪辑师这些人负责剔除琐碎,把他们需要的东西提炼精简出来。

如果认同这个看法,那么就会像牛老板这样认为电影谁都可以演,演的好与坏就看导演剪辑的水平。

王磊会感到惊异,正是因为这种看法在王磊所学的戏剧学校,甚至在整个京城演艺圈都是饱受批评的,这是港区演艺圈才会支持的看法。

港区和京城两个圈子就像一颗种子长出的两支芽,在各自成熟后,他们已经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在许多地方都有很大的分歧。

这个圈子坚持传统戏剧界的看法:演技依托演员,只有好演员才能展现好演技。

所以严格来讲,京城演艺圈的科班出身,出来的都是不是“电影,电视剧演员”,而是传统的“戏剧演员”。

虽然如今这些人很少会去演戏剧,往往都是电影,电视剧开始出道。

但就像王磊这样的学生,在学校每年都要演话剧小品。在被准许出去拍戏之前,他学的都是怎么“演戏”,怎么当一名“戏剧演员”。

伍伦,李淳拉着一批年轻有潜力的演员拍话剧,也是希望话剧这个孕育“好演员”天然温床可以依旧运转。

不过,和内地恰恰相反,这个看法在港区很有市场。

也许是因为那边电影拍摄周期短,急需大量演员。

从魔都南下后,专业的“戏剧演员”很快就从港区电影圈消失。

他们没有戏剧大学,而是使用“培训班”模式培养专业的“电视剧,电影演员”。

这些培训班往往培养周期只有三个月到一年,除了第一个月会上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个剧组跑龙套。

能够把演员养成缩减这么短,其原因就在于所谓的“培训”只教演技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到片场不至于两眼发花,可以听得懂导演的安排。

至于演技提高,基本只能自己慢慢在片场实践中揣摩。

培训班出身的演员刚开始是肯定没法去演专业话剧的,但他们在电视剧,电影中却已经足够满足剧组的要求,能让他们演的“像”主要就是靠化妆和剪辑。

也就是牛老板所说的。

这种培养方式看起来不靠谱,但从实践看,也正是这样一批演员,造就了黄金时代港区电影独特的辉煌。

也正是有这样辉煌的成果,这种看法自然在港区大行其道,还造成港区的跨界横行。

模特、歌手、写真偶像、主持人,无论他原本做什么,似乎都能在港区电影中插一脚,而且演的似模似样。

会造成这样的原因,在内地的批判者看来,是因为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演“自己”,只不过是通过剪辑,导演的安排(比如化妆)才让观众看起来来演得像“角色”而已。

这正是港区演员的缺陷。

相比较内地用两三年打好基础的演员,这些纯靠自悟的演员因为根基不牢固,往往进步会很慢,更容易陷入瓶颈——在达到一个水平后,即便演很多戏也没法再进一步。

王磊在上学的时候,钱老师就拿港区一位著名的刘姓明星举例。

这位明星最多的一年拍过十六部戏,但拍了好几年,依旧演什么都是“一个味道”,在遮住衣着后,完全分不出他到底在演谁。

这对要求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来讲,无疑是最大的批评。

“牛老板,你这就说笑了。”王磊开口道,作为内地演艺圈的一份子,也是四年科班培养的演员,王磊当然不赞成牛老板这种说法。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自己这些年努力磨炼的技艺又安放何处呢?

“我是一名演员,我的经纪人一直和我反复说:我帮你跨过的只是名为‘偏见’的门槛,让你可以和那些比你帅,比你有名的演员同台竞技。”

“但能不能抓住那张名为‘角色’的门票,只能依靠你自己的演技。”

“蔡导演当然要寻找好的演员。因为只有和好的演员的合作,才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这个角色当然会属于我,但这不是因为别的,只应该是因为我比别人更能演好这个角色。”

“我说得对吗,蔡导演?”

上一章  |  娱乐圈小卒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娱乐圈小卒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