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徐福大帝

第三百八十二章 要当家先算账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0-01-21  作者:九月雷鸣
解决好了关飞和魏新的事情,朝会进入了正题。

丞相翁仲首先走入大厅中央,他面向百官朗声说道:

“皇上圣明,在我新朝推行冶金铸币大业,现此大事已成,众位公卿和大臣均要接受皇上的敕封和嘉奖。”

“新朝仍然沿用秦汉旧制,在我出推行‘三公九卿’制度,待日后新朝建立帝业,再与各位加官进爵。”

“今日朝会,皇上欲将敕封官职与朝廷俸禄一并颁布,请各位臣工明鉴!”

翁仲提高了嗓门,他的意思很明确,皇上今天不仅要分官,而且要发钱。

议事厅外,几辆大牛车已经满载着新币,在外面等候了。

“皇上诏曰:丞相翁仲年秩俸五万钱,太尉赵明年秩俸五万钱,御史大夫令狐风三万钱。”

“大将军肖克秩俸三万钱,骠骑将军徐禄、马文斌、木法沙、张鹏、石勇三万钱。”

“车骑将军雷鹏、石大海、久立、扎、楚风二万钱。”

“卫将军关飞、魏新、翁天天一万钱。”

翁仲停顿了一下,他刚才颁布了三公九卿及武将的职位,以及相对应的俸禄。

没想到翁天天也进入了将军的行列,这让一直躲在角落里的天天,感到无比振奋。

当然,翁仲和雁秋的心里,同样非常高兴。

“太常兼大司农雁秋秩俸九千钱,太史三丫六千钱,宗正大丫五千钱,少府爱莎和小丫三千钱……”

翁仲还继续颁布了,其他文臣武将的职位和相应的秩俸。

群臣各自有了新的身份和官职,那些驻守在各个海岛的将士,也将会收到此次任职的函件。

议事厅里的百官开始集体拜谢皇上。

“臣等拜谢皇上的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福起身,他此时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虽然现在还不是新朝最为强盛的时候。

但可以适时地向百姓们分封官位,发放钱财,这无疑也是获得成就感的一种方式和渠道。

“新朝现在有了新币,大家的俸禄便以钱币来计量,以后新朝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大家吃饭、住宿、出行等等都要花钱,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没有人可以‘白吃白喝’,当然包括我徐福和家人,也不会有特殊。”

“目前只有三件事情是可以免费的,那就是‘看病’、‘上学’和‘养老’。”

“这三项服务完全体现我新朝的‘亲民爱民,以民为本’的理念,也是顺天应人的初衷。”

徐福的新政已经在胸中酝酿了多时,新币只是一个推动新政向前实施的载体。

表面上徐福让大家把钱拿出来去花,是减少了大家的财富,但从全局来看,是推动和促进繁荣的重大举措。

任何一种吏治,要想评判它的优劣,必须首先弄清楚,制定制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什么。

是要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还是要为绝大多数百姓服务,徐福的新朝有它最独特的优势。

新朝完全没有受到大陆朝代更替的影响,新朝是独立存在的,它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非常强。

徐福不用去过多考虑统治阶层的利益,因为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是没有宗亲和氏族观念的。

除了三代至亲,新朝还没有形成复杂庞大的亲属关系,以及利益交织的裙带关系。

所以,新朝走到今天,完全是顺其自然,又推陈出新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徐福堪称伟大的一代帝王!

接下来,徐福便将“细账”交给御史来给大家算一算。

“微臣受皇上重托,带领大丫等人,经过一年的时间,深入我朝各个地方,开展调查研究。”

“我们接触了百工,走进了农田渔场,观摩了造船厂、炼铁场、铸币冶金等工艺。”

“几乎与岛上的每一名百姓,都有过亲密接触,详细了解了各行各业的生产劳动情况。”

“微臣与大丫每日记录各个生产制造环节的工时、所用材料、所费劳力等投入情况。”

“然后又要跟踪调查生产劳动的进展情况,直到有了成果之后,才算干完了一件事。”

令狐风的话,引起了群臣的一片哗然,大家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如此细致地来算账,真是头一回听说啊!”

“是啊,没想到干一件事,会这么费时费力,要算清这笔账,真是不容易。”

“你知道你吃一碗面要花多少钱吗?”

“这个,我,我还真不知道……”

群臣仍然在热议新朝的这一“创举”,他们既感到新奇有趣,又觉得不可思议。

“皇上,以后住房子也要花钱吗?”

石大海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引起了大家普遍的关注。

“是的,我们每个人住房子都要花钱,至于花多少,怎么花,大家另行商议。”

徐福很肯定地回答了石大海的疑问,大家也渐渐觉得,“花钱”这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

新朝把收到的钱,还要拿出来再去发展生产,要付给为此劳作的百姓。

还要把钱拿出来,去补贴看病吃药、念书和养老的所用。

皇上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全体百姓着想啊!

“各位臣工,请允许我令狐风拿‘买米’这件事,来打个比方。”

令狐风又接着讲道。

“一斤大米按市价一钱来算,我们要从粮农手中去买。”

“先算一斤大米的成本,土地现在不收税,新朝将所有土地丈量后,按农人的数量给他们划拨土地去种。”

“粮食的籽种由朝廷保管,农人需向朝廷购买,一斤籽种二钱。”

“一斤籽种按正常的年景,可产二百斤大米,将这二百斤大米全部拿出来,去做买卖。”

“按刚才我们说的‘一斤一钱’来算,农人可以得到二百钱,朝廷要收取一成的税收。”

“那么农人就有一百十钱的收入,扣去购买籽种的二钱,实际是一百七十钱。”

“这些钱还不是农人的全部收入,他们要再扣除农药和人工投入的成本,最后才是纯利润。”

“如果可以得到五十钱,便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呵呵!”

令狐风的账已经算的再细不过了,听得群臣个个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账还没有算完!”

令狐风又接着讲道:

“我们刚替农人算了账,表面上他已经有了五十钱的纯收入了,但他除了吃大米,还是要去花钱的。”

“他要拿着这些钱去买菜,买油,买很多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大家说说,他还能剩多少呢?”

“好像剩不了多少了……”

上一章  |  徐福大帝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徐福大帝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